当前位置: 主页 > 争鸣评论 > 艺海拾贝 >

中国画特质述要



2010-03-01来源:江苏省国画院

徐善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地球村”概念的问世,企图模糊东西方文化、东西方艺术的差别,泯灭中国画和西洋画差别的观念似乎一时也变得甚嚣尘上起来。殊不知,世界的文化艺术是永远不可能一体化的。文化艺术是一个很大的概念,绘画只不过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差别即不同,是一切艺术存在的理由,绘画也不可能例外。差别和不同就是个性,基于个性就有了共性的民族性、地域性,也就有了东西方巨大的差别和不同。

就“绘画艺术”这个概念而言,全世界都不约而同地使用它。但在中国和许多了解中国的外国人中间,我们常常会听到“书画艺术”的概念。因为这个概念更准确地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中国画。既然有“中国画”的存在,这就向世人揭示了绘画艺术中是有许多不同的画种的。正是这些不同的画种才使世界的绘画艺术呈现出不断变化、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千姿百态、无限丰富的状态。

在绘画领域中如若对各式各样的“画种”视而不见,或者故意回避,那就无须空谈绘画艺术。对于那些常识尚且搞不清楚甚至要否定常识而去谈那些自以为是的超常理论的理论家们,他们的夸夸其谈拿去自娱自乐,孤芳自赏,可以,而广大的人民群众是不买账的,因为这类无稽之谈不但无益甚至有害。

既谈画种,在现时的中国画坛就非常有必要讨论一下什么是“中国画”,什么是西洋画。中国画之所以能自立于世界绘画之林逾千年而至今不衰、完全在于它的独特性或个性,在于它的不断发展变化,即与时俱进的继承和发展创新。中国画与西洋画最大的差别首先是中国画的“书写性”而不是西洋画的描绘。书写性为中国画所独有,它与中国的书法艺术紧密相关。书法艺术是与文字相关的艺术。全世界的文字都从象形文字开始,发展至今基本都走上了拼音文字的方向,唯独中国文字是一直在本质上沿着象形字的方向发展到今天的。将文字的书写发展成一门独立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也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这一点是世界艺术历史中没有任何民族、任何国家和地区可以同中国相提并论的。长期以来,中国画和中国书法艺术几乎用着同样的工具和材料共同发展着、变化着,相互影响、交融着一路进入现代。这一历史现状就使得书写性成为中国画最大的特点之一。抽去了中国画的书写性,无异于抽去了中国画的脊梁。

其二,我们要强调的是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法”,它与西洋画的“焦点透视法”有本质上的区别。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法”早已被全世界所公认。“散点透视法”之命名,并非是中国人所为。恰恰相反,它却是西方人士观察、品读了中国画之后,比较西人所惯用的“焦点透视法”后,给出的命名。“散点透视法”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绘画的巨大贡献。从中国画“散点透视法”中折射出来的不只是绘画技法上的特质和中华民族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中国人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大智大慧的方法和哲学理念。“散点透视法”大大地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所以在中国画中经常会看到山外之山、人外之人、事外之事,前500年、后500年之类的“长卷”也就不足为怪了。用焦点透视的方法观察世界的时候,这些都是不可想象的。焦点透视一条地平线的“科学性”曾帮助了多少西方艺术家思维和想象。

其三,是中国画的“皴法”。“皴法”的发明和运用也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一大重要特点。皴法是中国的画家用中国人的眼光和中国人的哲学思维方式在长期的绘画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技法手段,而且它也是同中国的书法艺术密不可分的。从形态学和比较学的角度看,皴法是长短、粗细、曲直不同的点、线、块、面,往深里说还有浓淡、干湿、枯润等等变化多端的用笔轨迹在纸上运动后留下的色或墨的痕迹。中国画中的皴法有西洋画中用来表现体积关系的明暗调子的功能,但它又不完全是明暗调子;有西洋画中用来表现物体造型轮廓的功能,但它又不完全是造型轮廓的功能。

其四,是中国画迥异于西洋画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方式。中国画创怍强调“意在笔先”、“意到笔不到”等等,这里的“意”从何而来?简而言之,从“游、悟、记、写”的过程中来,有感而发。“游”即游于大自然,游于社会生活;从中“悟”得其道,“悟”得其情;笔“记”于纸,心“记”于胸;然后激情奔放,“写”生活而自然进入创作之神奇境界。中国画并不强调对景写生,但非常强调“写生”之前的“游”、“悟”和“记”的必要过程。这个眼观、心记的“顿悟”的过程,也与西洋画对景写生,强调固定光源的“科学方法”有很大理念上的差异。中国画传统的顺其自然的创作方法和西洋画传统中十分依赖于固定光源的对景写生的创作方法各循其道,最终结果便导致了中国画的“写”和西洋画的“描绘”的各显其能。再则,中国画的笔、墨和中国画的“用笔”(书写性)、“用墨”,我们常简称为“笔墨”。许多中国画艺术大师都认同“笔墨二字几乎成为了中国画的代名词”的理念。这确是最平常的至理名言。要数说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差别,我们不能不自豪地提及中国人创造的宣纸。宣纸是中国画非常独特的材料之一,正是宣纸的发明和不断改进,推动着中国画的不断发展和前进,使中国画同西洋画展示着不同的风貌。

在中国画的发展进程中,“款识”从无到有地必然产生和发展起来,配以印章和书法,又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诗词文学艺术,使中国画的优秀特质超越了世界其它一切画种。这实在是每一位学习了解中国画的中国人都应该永远自豪之所在!

深刻正确地认识中华民族创作的中国画与世界所有绘画的不同点,无疑会有助于我们对世界各种绘画艺术种类的正确理解和认识。认识自己也认识别人,认识中国也认识世界,只有知己知彼才有可能更好地认识绘画艺术发展变化的规律。从东西方绘画的个性、民族性中认识其发生、发展、变化的共性和规律,以此为据来讨论绘画艺术的时代性,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快速发展对绘画艺术的影响,创新与传统、继承与发展,绘画艺术的必然联系与碰撞,等等,肯定不会得出有朝一日艺术会走向世界大同的结论。绘画艺术的世界大同是不可能的。如果艺术世界大同了,那也就没有艺术可言了。

2010年3月改定于傅抱石纪念馆

责任编辑:王洁
------分隔线----------------------------
徐善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21-03-02 13:03
上一篇:从傅抱石《雨花台颂》说开去
热点内容